当儿女不尊重你时,不要愤怒,不要讲道理,牢记乌鸦定律就够了,这是最有效的处理方式。因为心理学家曾经说过,真正的倾诉是放下自己的判断,用对方的心去感受他的世界。我发现呀,现实中许多父母在面对儿女不尊重时,第一反应往往是愤怒,甚至是指责。你苦口婆心讲道理,孩子却嫌你唠叨。你严厉批评他的态度,他却摔门而去。这个时候不妨停下来想-一想,为什么?我们的爱换来的却是疏远?前段时间一个朋友跟我倾诉,他说他上初中的女儿最近对他是爱搭不理。每天早起做饭接送上下学,可女儿一回到家里就躲进房间打游戏,连一句话都没有。有一次他忍不住抱怨,我这么辛苦,你就不能体谅我吗?女儿却冷冷的回了句:“你自愿的,我又没逼你。”其实呀,这样的情景在我多年辅导过的家庭并不少见。
当孩子不尊重父母时,情绪对抗只会让你们关系更僵。心理学上有个词,“乌鸦定律”,它告诉我们,与其改变孩子,不如先改变自己。“乌鸦定律”的核心就是:你对待他人的方式最终会像回旋镖一样回到我们自己身上。就像乌鸦的叫声,你若冲它怒吼,它反而叫得更凶。若你保持平静,它反而停止聒噪。我前面说的那个朋友,我发现他平时总是抱怨女儿叛逆,每次女儿回来晚了,他总是像审犯人一样质问又去哪儿了,能不能让我省点心。女儿要么翻白眼,要么直接回怼,你管得着吗?最后关系越来越差,后来我建议他换一种方式。女儿晚归时,他不再是劈头盖脸的批评,而是平静的说:“这么晚回来,我有点担心你。”接着是一阵温馨的沉默,起初女儿愣住,后来渐渐主动解释同学过生日手机没电了。如今两人关系缓和了很多,甚至能坐下来聊心事。你看,当他停止用指责的态度对待女儿,女儿反而更愿意敞开心扉。
那为什么牢记乌鸦定律最有效呢?
一、情绪对抗只会激发叛逆。心理学研究发现,人在被指责时,大脑会本能的进入战斗或者逃跑的模式。你越愤怒,孩子越会竖起心理高墙,用冷漠和顶嘴来保护自己。比如你吼你怎么这么没有礼貌,孩子心里想的可能是你凭什么说我,你也不尊重我呀。但如果你说你刚才的话让我有点难过,
能聊聊吗?孩子反而会反思自己的态度,把对抗变成对话,关系才有转机.
二、讲道理不如做榜样。许多父母喜欢用我吃过的盐比你吃过的米还多来教育孩子,但孩子真正在意的是你自己做到了吗?我的邻居,总是抱怨儿子沉迷手机,但他每天下班也躺在沙发上刷短视频。后来他突然戒掉手机开始读书。他说他儿子有天突然好奇地问他,爸爸你怎么不玩了?他说我发现看书比刷手机有意思。三年后儿子竟主动找他借书。你看,父母的行为才是孩子潜意识模仿的模板。
三、尊重是相互的。孩子的问题往往是家庭关系的镜像,如果父母总是用命令贬低的方式来对待孩子,孩子自然会用不尊重来反击。曾经一位单亲妈妈说,她儿子总对她大吼大叫,跟孩子沟通后才发现,她平时对孩子说话也是带着讽刺,考这么点分将来能有什么出息。后来她改用鼓劢的语气,这次
比上次进步了啊,下次我们再努力一些。儿子的态度也渐渐软化,其实呀,尊重就像照镜子,你先笑,镜子里的脸才会笑!
四、接纳现状,才能改变未来。你知道吗?强迫孩子立刻改变,就像手捏弹簧,压得越紧,反弹就越狠。接纳孩子当下的情绪,给彼此留出空间。比如孩子说,烦死了,别管我,你可以回答,好,你先冷静一下,等你想聊了随时找我。这句话传递了两个信息,一是尊重他的情绪,二是表明了你一直在。往往不出半天孩子就会主动找你道歉。接下来分享几个生活当中运用乌鸦定律的方法吧!
第①步:按下情绪暂停键,当孩子顶撞你时,先深呼吸3次,默念愤怒解决不了问题,暂时离开现场,去厨房倒杯水或者整理书架,等情绪平复后再心平气和的沟通。
第②步:用我信息代替你信息,尝试把你怎么这么不懂事,换成我刚才有点难过,因为我很在乎你的态度。前者让孩子觉得是被攻击,而后者让孩子感受到你真实的感受。
第③步:从小事激励信任,每天找一个孩子做对的事情,真诚的夸赞,你今天倒了垃圾,帮了大忙。这些正向反馈会让孩子觉得,原来我爸妈能看到我的好。
第④步:守住底线,温柔而坚定。孩子不尊重你时,可以严肃的说我不接受你这样说话,但不必咆哮或者翻1日账。就像列犬师常说的,态度要坚决,语气要温和。心理学家阿尔弗雷德阿德勒曾说,人际关系的一切烦恼都源于对别人课题的干涉、愤怒和讲道理,本质上就是想控制孩子的反应。你无法让孩子立刻变成理想当中的模样,但你可以用平静代替暴躁,用尊重换取尊重,用行动代替说教。记住,与其抱怨愤怒,不如自己先做出改变。
同时,为大家推荐几本助力亲子沟通与孩子成长的书籍:
《赏识力话术》与《非暴力管教》,
这两本书是写给父母的正向亲子沟通案头宝典。涵盖34个沟通场景,能帮助家长多鼓励、少唠叨不吼叫,用不指责的方式养育孩子,心平气和做父母,解决家庭教育难题。
最后若咱家孩子在上初中,在上高中,成绩一般,叛逆、不学习、沉溺游戏、甚至早恋学习没有内驱力,家长的话他也听不进去。
建议给孩子看看这套《中考蝶变》
《高考蝶变》,这里面讲述了五十位普通同学的真实逆袭经历,他们成绩平平,甚至是学渣,有的第一年、第二年封网,第三年幡然回。有的呢,中途辍学打工,也有的直接复读了。比如这位从三百一十六分逆袭到六百二十三分的同学,他是因为家庭因素啊,导致的成绩下降。理解了父母的苦衷之后,他开始远离游戏,不再旷课,改掉懒散的习惯,制定学习计划。最终考上了中山大学,里面的学习方法咱们可以参考借鉴,希望所有的孩子也能破茧成蝶,金榜题名!(关注君君老师,分享更多学习方法)
文章来源:网友#君君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