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数字便民信息网!
同城头条  >  体育  >  寻豆腐记 | 在会同吃块好豆腐,若水镇上空弥漫着浓浓的豆香~
寻豆腐记 | 在会同吃块好豆腐,若水镇上空弥漫着浓浓的豆香~
2022年12月26日 21:37   浏览:1199   来源:神农原始部落(王建华)

会同县若水镇上空弥漫着浓浓的豆香,这也是若水独具特色的年味。

“一轮磨上流琼液,百沸汤中滚雪花”。说的便是若水的豆腐。若水豆腐的历史可追溯到600年前,因其豆腐做工讲究、细腻、味美,人称“若水灰熬豆腐”。谈到若水豆腐的历史,若水豆腐五代传人刘海军一脸自豪。

已近晌午,刘海军的妻子许艳仍在豆腐坊里忙碌。作坊虽大,整个人还是裹在浓得化不开的水雾里。若水豆腐的传统工序复杂,有选豆、配比、点兑、成型等10多个环节,是他们刘家几百年来不外传的技艺,据说即使在一个家庭里,也只有当家人代代传承。这为若水豆腐的传统制作工艺披上了神秘的面纱。

这样的劳作从凌晨开始,一天之中,难得有休息时间。

刘海军去洪江送豆腐的时间,许艳还要在豆腐坊继续忙碌。一天要做200多斤黄豆,虽然员工帮忙,但还是忙得够呛。“就是依靠祖传的这门手艺,养活一家6口,衣食无忧。”擦擦脸上的汗水,许艳一脸笑容。

虽然快出40岁,许艳看上去却比同龄人年轻不少。她笑着说,都是“祖传豆腐”的功劳。

阿公刘双喜见儿子外出,也来帮忙,在升腾的水汽中,工人们都在紧张忙碌,身影有些模糊。72岁的刘双喜一边躲避地上的水渍,叮嘱工人收拾干净,一边在电话中忙着接单。

春节来临,订单增多,高兴的同时,脸上透露出的是疲惫。作坊一天要生产200多斤豆子的豆腐。幸好作坊多了许多现代化的设备,保证传统工艺的同时,降低工人劳动强度。

“撑船、打铁、做豆腐,都是出了名的辛苦活。虽然累,但一天有100多元的工资,也觉得挺好。”工人师傅说。

春节来临,闻到浓浓的豆香,令人陶醉。

了解若水豆腐的发展历史、体验豆腐制作过程、吃一桌豆腐宴、逛一逛若水集市……让慕名来到我们兴奋不已。

“客人来得越多,我越欢喜。”作为若水豆腐五代传承人刘海军忙前忙后招呼大家。

刘海军家族制作若水豆腐已有近300年历史。经过时间的沉淀、岁月的洗礼,若水豆腐不仅好吃,还饱含着文化气质。在若水刘家豆腐坊外,“看非遗”“学非遗”“玩非遗”“品非遗”“传非遗”5个红底白字配以相应的豆腐图片的牌子,依次悬挂着。刘海军说,豆腐坊现在不光是制作若水豆腐的场所,还是今后的研学基地。在豆腐坊里,刘海军妻子许艳正给体验石磨推豆腐的客人讲授推磨技巧,而刘海军则在为大家解说豆腐的前世今生。一旁的桌子上,热气腾腾的豆浆、豆腐脑,吸引我们争相品尝;货架上,刚定好型的鲜豆腐、烘干包装的干豆腐、制作装罐的霉豆腐一一陈列。

2008年7月为了将家族制作豆腐的手艺传承下去,在外经商的刘海军回乡创办了刘六行豆腐作坊。围绕一小块若水豆腐,刘海军做起了若水传统豆腐的“大文章”。

随着若水刘家传统豆腐的名声越来越响亮,市场需求随之增大,每天固定在豆腐坊上班的员工就有5个,若水刘家传统豆腐的销售也从之前的自产自销转换成订单模式。

刘海军还告诉我们,今年11月中旬,刘海军和会同邮政裕农有限公司合作,拟签订200万元的订单,刘海军负责生产,会同销售总代全部归交给裕农公司。现在每天制作150公斤黄豆的豆腐,有时还不够卖。

国产黄豆是刘家制作刘家传统豆腐的材料,国产黄豆、香味浓郁,制作出来的豆腐白亮清透、口感佳,有劲道。为了保证豆腐品质,刘海军亲自到河南、河北、山东考察黄豆产地,拒购进口大豆及转基因大豆。

干豆腐是若水独有的传统特产,至今已有近500年的历史了。

相传,其中有一个姓黄的豆腐世家(现若水豆腐五代传人刘海军爷爷的爷爷),他家祖祖辈辈每天都要给族长送豆腐。有一年三伏期间遇到了连阴天,黄家的豆腐没卖完,放着怕馊了,就把豆腐切成许多小块,摆在秫秸帘子上晾着。谁知不慎失火,晾豆腐的帘子也被烧着了,由于天阴、帘子湿,豆腐块有的被烤糊,有的被熏成了棕黄色。老黄舍不得将这些豆腐扔掉,便取了些盐放在水里煮了煮,一吃味道还挺不错。便送了些这样的豆腐到族长家,让族长品尝。族长让媳妇在炖豆腐时放了桂皮、花椒、辣椒粉等佐料,待豆腐炖煮好后,一尝味道甚好。从此老黄就专门给族长制作,呈送干豆腐,干豆腐遂成为族长家的一道美味佳肴。传说宋代驸马和公主来到若水,族长摆了个豆腐宴招待他们,其中就有一道干豆腐,驸马公主吃着十分可口,大加赞赏。

干豆腐的制作大致有“浸豆、去杂、磨浆、滤浆、熬浆、点膏、镇压、熏制”等八道工序。这种熏制而成的干豆腐表面呈棕黄色,表层结实,里面细白鲜嫩,吃起来带有浓郁的木香或谷糠香味。

若水干豆腐从原料加工到成品八道工序全由手工完成。长期以来其生产工艺全靠民间传承,艺人们除了从前人那里学到基本的技艺外,关键的技艺(绝招)还要凭悟性和长期实践的体会及感觉才能掌握,难于言表和形成文字。例“磨浆、膏化、熏制”等过程全凭经验掌握,没有具体的理化指标。

干豆腐作为若水特有的传统特产,备受会同、洪江、绥宁的人们青睐

在会同县金龙山脚下有个叫若水集镇,是一个以豆腐闻名的小镇。对于当地来说,豆腐不仅仅是一种食材,更是被保存在岁月之中的生活和记忆,是生命的意义,也是对祖辈技艺的传承。今天,有必要了解一下若水传承几百年的灰熬豆腐文化。 

人们早就听说过若水灰豆腐,但肯定很多人未曾耳闻若水还有一家豆腐世家。豆腐世家五代传人刘海军就是我今天要说的主人公。

  在刘海军的故事中我们感受到了一位普通人的坚守。坚守那一份手工豆腐的醇香,一份古老的制作技艺,一份儿子对父业的传承。他到上海打工一天后就返回了家乡,说明他对豆腐事业的那份热爱始终刻在他的骨子里,难以忘怀。当他的儿子没有象他12岁就屁颠屁颠的跟着奶奶爷爷一起手工做豆腐,他显得焦虑和不安。他担忧,老祖宗留下的手艺在他这一代不会毁掉吧?

刘海军在豆腐制作技艺传承过程中所遭遇的困境与困惑,也反映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中共同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每一步都体现了严谨,以及幕后人员的艰辛。

普通的家庭入手,看起来最不起眼的豆腐成为了人们逢年过节,招待亲友的必备佳肴。当看到把一块小小的豆腐做成花样繁多,造型各异的豆腐美食时,令人瞠目结舌,垂涎三尺。若水的灰熬豆腐,引起了市场关注,精彩的若水豆腐以其独特的魅力的“名片",向来来市场展示着巫水流域的饮食文化瑰宝,展示几百年来的侗苗的智慧结晶时,令人脑洞大开,倍感骄傲。

 与豆腐的渊源,与豆腐的缘分。这是一部表面看起来是在讲豆腐文化,实际上更是在讲述中华美食文化的冰山一角,从豆腐文化到中国的美食文化再到舌尖上的非遗,无不体现了我们对文化的弘扬与尊重。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从来不是一句口号。豆腐文化是中华美食文化中的一节,而美食文化更只是中华文化中的一节。每一段文化都有它存在的理由和价值,也必定有它产生的历史渊源。因此,透过对若水豆腐制作技艺的坚守,传承的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不可忽视的文化底蕴!

若水豆腐最具有悠久历史而享有盛名代表性要数刘家传统豆腐。其制作工艺精细复杂,已被列入会同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为进一步了解若水豆腐制作中的奥秘,亲身体验这项非遗技艺的魅力,探寻豆腐工坊的发展现状及所遇瓶颈,我们于2022年12月5日走进了这间坐落在巫水之畔的的若水镇刘家传统刘六行非遗豆腐工坊——刘家豆腐坊。

已识豆腐香,不知工艺繁。我们刚走近刘家传统豆腐坊,就被门口的牌子所吸引,上面简单介绍了刘家传统豆腐制作的步骤及流程。随后,我们见识到了豆腐的生产流水线,工坊内的师傅介绍道,在没有引进机器之前,纯手工制作豆腐十分耗时费力,现在有了机器生产线后,工坊的产出效能有了极大的提升。这条由刘海军筹资十多余万元引进的机器生产线帮助工坊实现了传统工艺与现代化制作的有机结合,奠定了度量与数首坚实基础,保证市场供应。

豆腐香何来,点浆是关键。酸浆点卤是刘家传统豆腐口感形成的关键步骤,这里使用的是独特的刘家独有的酸菜卤水进行点浆,不添加任何食品添加剂,造就了醇香的豆腐口感。我们流露出的浓厚兴趣,老师傅提议让我们尝试点浆。在老师傅的手把手教学下,我们也逐渐悟出了一些点浆的手法。虽然过程比较辛苦复杂,但在尝到了自己亲手点出来的豆腐后,我们一扫之前的疲惫。 发展势虽好,瓶颈亦初显。在和工坊师傅交谈的过程中,我们了解到以前豆腐坊的发展势头持续向好,但也面临着运输和保鲜技术方面的难题,现在好了,由邮政裕农公司的车上门收货直送各属门市,提高运输能力与保鲜技术,并和当地特产印象店合作以扩大宣传,发非遗扬光大。通过这次实践,我们见识了非遗文化与销售企业强强联手的显著成效,在实践中增进了对民间传统技艺的认识

豆腐是人们常见的菜肴。在会同、洪江、绥宁一带,有一种豆腐名声很响,叫“若水灰熬:豆腐”。

“若水灰熬豆腐”,当地甘甜的巫水、绿色的原料,还有传统的制作工艺,再用热草木灰熬8小时以上,造就了味道独特、品质优良的“若水灰熬豆腐”。

“‘若水灰熬豆腐’被列为会同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最近,我们慕名来到若水,40多岁的“若水豆腐”传承人刘海军满脸自豪地说,“若水刘家豆腐’口感软嫩,但又久炖而不散烂,入口就能感受到豆子的醇甜和若水泉的甘甜混合而成的独特口感。”

刘海军告诉我们,若水刘家豆腐制作已有300百多年历史。而他自己从12岁开始学制作豆腐,是刘家(黄家)第五代手艺传人,靠卖豆腐养活着一家老少。

“以前都是挑着豆腐去外面卖,现在不用出去就能卖掉!”刘海军说,许多外地人特地开车到家里买豆腐,深圳、广东、长沙,怀化等地的一些客人还让他把豆腐用快递寄过去。

近年来,在加快“一村一品”示范村建设中,若水把“若水灰熬豆腐”作为帮助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扶贫产业来抓,打开了一条致富路。

走进60岁的市民宋建新,一阵豆腐的清香扑鼻而来。“以前在外打临工,收入不稳定,自从操起租业将豆腐作为主打产业来抓,我家的豆腐卖得俏。这些年,我在家里打豆腐至了富。”宋建新一边喝茶一边告诉我们,若水豆腐最有代表性的除了刘(黄)家,就是他们宋家的了。现在他每天都做豆腐到集镇上卖,日均有500多元收入。

宋建新还告诉我们:

“他家不象刘家延长产业链,扩展销售渠道,做大做强‘若水豆腐’品牌。”



头条号
神农原始部落(王建华)
介绍
中华文明传承了五千年之久。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出现过很多的传奇人物,为我们后世之人留下了想象的空间。涉农部落(王建华)带你了解神农文化~
推荐头条